• <ol id="s8iz5"><input id="s8iz5"></input></ol>
  • <legend id="s8iz5"><dl id="s8iz5"><mark id="s8iz5"></mark></dl></legend>
    <tr id="s8iz5"><menuitem id="s8iz5"><thead id="s8iz5"></thead></menuitem></tr>
    <tr id="s8iz5"></tr>
  • <big id="s8iz5"></big>

      <ol id="s8iz5"></ol><ol id="s8iz5"><menuitem id="s8iz5"><small id="s8iz5"></small></menuitem></ol>
      福建白茶網 | 添加收藏 | 設為首頁
       首頁茶葉商城茶葉文化茶葉資訊茶葉資料名茶大觀產品展示茶葉論壇留言咨詢聯系我們
       推薦產品: » 暫無推薦信息...
      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福建白茶網 >> 茶葉文化 >> 茶詩茶文
      茶諺漫談
      信息來源:福建白茶網   發布時間:2014/8/21   已被閱 5376
      茶諺,是我國茶葉文化發展過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現象,所謂“諺語”,用許慎,《說文解字》的話說,“諺:傳言也”,也即是指群眾中交口相傳的一種易講、易記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話。茶葉諺語,就其內容或性質來分,大致屬于茶葉飲用和茶葉生產兩類。是一種關于茶葉飲用和生產經驗的概括或表述,并通過諺語的形式,采取口傳心記的辦法來保存和流傳。所以茶諺不只是我國茶學或茶文化的一宗寶貴遺產,它又是我國民間文學中一枝娟秀的小花。
      茶諺不是與茶俱有,而是茶葉生產、飲用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我國飲茶和種茶的歷史十分久遠,但是,關于茶諺的記述,直至唐代末年,蘇廣的《十六湯品》才見。
      在我國整個古代茶書和其他有關文獻中,基本上都未提到植茶的諺語,就是制茶和茶葉收葳方面的諺語,也直到明清期間,才有“茶是草,箬是寶”,以及《月令廣義》引錄的“諺曰:善蒸不若扇炒,善曬不如善焙”這樣兩條記載。在古代條件下,茶葉的收藏防潮,主要用竹箬,以箬封口,剪箬置于茶中較埋儲“燒灰”或存放焙籠等辦法,要省事得多。其后一條諺曰,所謂“善蒸不若扇炒”,就是說蒸青不如炒青;“善曬不如善焙”,是指曬青不如烘青,其實這條諺語僅僅反映一些地區或一部分人對各種綠茶的推崇和喜好而已。不過,這兩條茶諺,無論是現在,還是在當時,對茶類生產和茶葉保存,還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其他,我國關于茶的生產技術方面的諺語,特別是浙江、湖南、江西,還是較多的。這里不妨以浙江的茶諺為例來剖析一下。

              如提倡和勸種茶樹方面的諺語,有“千茶萬桑,萬事興旺”。浙西開化一帶,有“千杉萬松,一生不空,千茶萬桐,一世不窮”等等,這些茶諺,都較古樸,雖然搜集于本世紀中期,但是,與種橘植果的一些諺語對照,就其風格來說,很像是明清間或更古的茶諺。浙江全省采摘茶葉的諺語面廣量大,單以杭州一地這方面的諺語為例,最具代表性的諺語,如“清明時節近,采茶忙又勤”;“谷雨茶,滿地抓”。“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立夏茶,夜夜老,小滿過后茶變草”。以及“頭茶不采,二茶不發”。“春茶留一丫,夏茶發一把”。“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露白”等等,就都體現了這一采摘指導思想。必須指出,在唐代以前,從史籍記載來看,似乎是不采制秋茶的,唐代特別是唐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茶業的蓬勃發展,秋茶的采制才逐漸盛行起來。所以,“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露白”的諺語,是一條流傳較早的古諺,其主要的含義,是提倡和鼓勵人們采摘秋茶,并不真正說秋茶的質量就比春茶為好。 

      更多關于茶詩茶文的信息
      更多
      茶, 八難 七情 六味 五性 四氣 茶詩欣賞
      十大著名茶典故 茶聯品趣
      茶葉戰爭:茶葉中的另一個中國史 老莊及道家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
      品茶與品音樂 品茶要從色、香、味入手
      男人如茶壺 女人如茶杯 淺論茶文化之 普洱生茶的苦、澀、濃
      茶葉文化
      [閩茶概貌] 中華茶藝概念詮釋
      [閩茶文化] 禪茶一味 內修外行的茶道精神
      [閩茶文化] 元代耶律楚材酷愛建溪茶
      [閩茶文化] 我國嶺南茶文化
      [閩茶文化] 福建評選茶新聞促閩臺茶產業發展
      [茶詩茶文] 張愛玲與茶的故事:借茶抒情的女人
      [茶詩茶文] 茶葉的生命旅行
      [茶食茶飲] 識得女人懂得茶
      圖文主題
      “祝福北京”拉祜族拍攝花絮之雙江縣“茶菜宴”
      “祝福北京”拉祜族拍
      夏日茶菜上品龍井蝦仁
      夏日茶菜上品龍井蝦仁
      福鼎白茶已成為福鼎市一張金燦燦的城市名片
      福鼎白茶已成為福鼎市
      烏龍茶藝圖解
      烏龍茶藝圖解
      蔣經國為之傾倒的茶碗蒸
      蔣經國為之傾倒的茶碗
      多名作家賦詩贊白茶
      多名作家賦詩贊白茶
      福建茶葉論壇  新用戶注冊  參與論壇討論
      如果您已注冊“福建茶葉論壇”會員,請直接登錄
         
      茶葉文化: 閩茶概貌 - 閩茶文化 - 茶藝茶道 - 茶食茶飲 - 茶詩茶文
      茶葉資訊: 國內資訊 - 展會商會 - 國際資訊 - 行情分析 - 名企動態 - 茶葉專家 - 茶界泰斗 - 古今名人
      茶葉資料: 茶葉識別 - 茶葉保健 - 產業政策 - 茶葉標準 - 茶葉科技 - 茶樹品種 - 制茶工藝
      名茶大觀: 八閩名茶 - 浙江名茶 - 安徽名茶 - 江蘇名茶 - 江西名茶 - 湖北名茶 - 湖南名茶 - 四川名茶 - 云南名茶 - 陜西名茶 - 河南名茶...
      茶葉商城: 茶廠或茶場 - 茶葉公司 - 茶館或茶莊 - 茶葉器具 - 機械設備 - 包裝、印刷 - 周邊產品 - 出版或傳媒 - 物流或運輸 - 農用物資 - 商業服務...
      網站公告 ┆ 關于我們 ┆ 信息反饋 ┆ 聯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進入論壇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福建白茶網:福建省裕榮香茶業有限公司,旗下網站 閩ICP備08003722號 本站由“森標網絡”提供技術支持.
      Copyright 2008-2009, 版權所有 FJB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