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 id="s8iz5"><input id="s8iz5"></input></ol>
  • <legend id="s8iz5"><dl id="s8iz5"><mark id="s8iz5"></mark></dl></legend>
    <tr id="s8iz5"><menuitem id="s8iz5"><thead id="s8iz5"></thead></menuitem></tr>
    <tr id="s8iz5"></tr>
  • <big id="s8iz5"></big>

      <ol id="s8iz5"></ol><ol id="s8iz5"><menuitem id="s8iz5"><small id="s8iz5"></small></menuitem></ol>
      福建白茶網 | 添加收藏 | 設為首頁
       首頁茶葉商城茶葉文化茶葉資訊茶葉資料名茶大觀產品展示茶葉論壇留言咨詢聯系我們
       推薦產品: » 暫無推薦信息...
      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福建白茶網 >> 茶葉文化 >> 茶詩茶文
      茶, 八難 七情 六味 五性 四氣
      信息來源:福建白茶網   發布時間:2014/9/16   已被閱 5643

        ......

      九德 九香 八難
      七情 六味 五性
      四氣 十八功效 二十四品
       
      茶有八難:
      造,別,器,火,水,投,瀹,飲。
      【造】采焙不精,非造也
      【別】辯形認色,非別也
      【器】鏤金刻玉,非器也
      【火】幽暗無明,非火也
      【水】粗老濁重,非水也
      【投】不知茶時,非投也
      【瀹】不諳茶理,非瀹也
      【飲】吸香啜味,非飲也
       
      茶有七情:
      喜、愛、哀、幽、寂、淡、真。
      【喜】使人心情愉悅。
      【愛】茶德仁,使人生仁愛之情。
      【哀】起人哀思,但“哀而不傷”。
      【幽】發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發人真情。
       
      茶有六味:
      輕、甘、滑、嫩、軟、厚。
      【輕】入口輕揚,過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無粗老之感;
      【軟】無生硬之感;
      【厚】無淡薄之感。
      味有甘苦,有輕重,有厚薄,有老嫩軟硬之別,有滑利艱澀之辯。
      對六味的要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留舌厚,後味甘。
       
      茶有五性:
      清、潔、和、長、興。
      【清】形神俱清。
      【潔】品質高潔
      【和】溫和脾胃,潤澤五臟。
      【長】長養精神,益氣生津。
      【興】提神醒腦,養生益智。
       
      茶有四氣:
      生氣、靈氣、正氣、義氣。
      【生氣】飲茶後有股清新生動的茶氣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間,這既是大自然的生氣,也是生命體的生氣,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氣。唯此生氣,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動,心情得以寧靜,生氣之時義大矣;
      【靈氣】茶氣不僅要生動,更要鮮活,有流動的感覺,稱之爲靈氣;
      【正氣】茶氣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稱之為正氣。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所養者,正氣也;
      【義氣】茶氣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種慷慨激昂的義氣在,這不僅是對茶的要求,更是對茶人的要求。生氣,一般飲茶者可得,靈氣,對茶覺悟者可得,正氣,修身養德者可得,唯有義氣,非胸次坦然、思兼濟天下者不可得。
      論氣:“氣”指茶人飲茶後駐留在五臟六腑及口吻喉舌之間的氣息,這種氣息以平和、持久、甘香為機致,不但能益人體真氣,而且能長養其浩然正氣,故君子無故不撤茶器,用以養氣育德也。
      更多關于茶詩茶文的信息
      更多
      茶諺漫談 茶詩欣賞
      十大著名茶典故 茶聯品趣
      茶葉戰爭:茶葉中的另一個中國史 老莊及道家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
      品茶與品音樂 品茶要從色、香、味入手
      男人如茶壺 女人如茶杯 淺論茶文化之 普洱生茶的苦、澀、濃
      茶葉文化
      [閩茶概貌] 中華茶藝概念詮釋
      [閩茶文化] 禪茶一味 內修外行的茶道精神
      [閩茶文化] 元代耶律楚材酷愛建溪茶
      [閩茶文化] 我國嶺南茶文化
      [閩茶文化] 福建評選茶新聞促閩臺茶產業發展
      [茶詩茶文] 張愛玲與茶的故事:借茶抒情的女人
      [茶詩茶文] 茶葉的生命旅行
      [茶食茶飲] 識得女人懂得茶
      圖文主題
      “祝福北京”拉祜族拍攝花絮之雙江縣“茶菜宴”
      “祝福北京”拉祜族拍
      夏日茶菜上品龍井蝦仁
      夏日茶菜上品龍井蝦仁
      福鼎白茶已成為福鼎市一張金燦燦的城市名片
      福鼎白茶已成為福鼎市
      烏龍茶藝圖解
      烏龍茶藝圖解
      蔣經國為之傾倒的茶碗蒸
      蔣經國為之傾倒的茶碗
      多名作家賦詩贊白茶
      多名作家賦詩贊白茶
      福建茶葉論壇  新用戶注冊  參與論壇討論
      如果您已注冊“福建茶葉論壇”會員,請直接登錄
         
      茶葉文化: 閩茶概貌 - 閩茶文化 - 茶藝茶道 - 茶食茶飲 - 茶詩茶文
      茶葉資訊: 國內資訊 - 展會商會 - 國際資訊 - 行情分析 - 名企動態 - 茶葉專家 - 茶界泰斗 - 古今名人
      茶葉資料: 茶葉識別 - 茶葉保健 - 產業政策 - 茶葉標準 - 茶葉科技 - 茶樹品種 - 制茶工藝
      名茶大觀: 八閩名茶 - 浙江名茶 - 安徽名茶 - 江蘇名茶 - 江西名茶 - 湖北名茶 - 湖南名茶 - 四川名茶 - 云南名茶 - 陜西名茶 - 河南名茶...
      茶葉商城: 茶廠或茶場 - 茶葉公司 - 茶館或茶莊 - 茶葉器具 - 機械設備 - 包裝、印刷 - 周邊產品 - 出版或傳媒 - 物流或運輸 - 農用物資 - 商業服務...
      網站公告 ┆ 關于我們 ┆ 信息反饋 ┆ 聯系我們 ┆ 友情鏈接 ┆ 進入論壇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福建白茶網:福建省裕榮香茶業有限公司,旗下網站 閩ICP備08003722號 本站由“森標網絡”提供技術支持.
      Copyright 2008-2009, 版權所有 FJBCW.com